一课两馆三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

发布者:学生管理处来源:学生管理处发布时间:2021-01-26点击数:2780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端于1884年的明德书院,坚守百年明德尚美的办学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鲜明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办学首要位置,通过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依托一课两馆三园平台,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一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纂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十讲》学生思政教育读本,旨在加强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德讲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报告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国书法比赛、中国画比赛和民乐比赛等,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丰富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

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比赛,打牢他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功底,引导教师带头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在对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寻找并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解决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突破口,致力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不断提高学生对善恶、美丑和真假的评判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二、两馆:非遗文化馆和中国书画艺术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有机结合,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结合,整合课程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依托旅游文化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丰厚的专业建设底蕴,建设两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场馆。

1.“尚美空间”非遗文化馆

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非遗文化的价值向度、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发掘、批判和整理,继承优秀思想资源和道德价值,实现创造的转化

我校在莫愁路校区建设约200平米“尚美空间”非遗文化馆,以南京非遗文化为设计主基调,运用各种展呈手段趣味化复刻呈现秦淮灯彩、绒花制作等南京非遗项目,不仅栩栩如生地复原老南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也给师生学习非遗技艺、继续传承发扬非遗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我校思政课程教师和旅游专业教师合作开发“非遗+旅游”思政课,通过深刻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特点,找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契合点,将南京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顺利转化为教学资源。赋予云锦制造技艺、秦淮灯彩、绒花制作等南京地方非物质文化资源新的意义,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读和诠释非物质文化,从而让地方非物质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如,在讲述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时,教师可以将云锦制造技艺中的寸锦寸金有关历史引入到课堂上,借此讲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并分析古代文明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崇拜。还可以讲述流传于南京地区扎灯、观灯、买灯、玩灯、闹灯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秦淮变迁文化事件或现象,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探讨,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深度,而且还可以赋予课堂教学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将价值、知识、社会有机结合,实现课程、学科统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慧雅厅”书画艺术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要求在对待人民教育这个百年大计上,要将德智体美劳教育五位一体协调推进,提升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

学校在夫子庙校区建设约300平米“慧雅厅”书画艺术馆,陈列学校美术教师、往届美术专业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书法作品上百幅,将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探索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合的切入点,发挥艺术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使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不同角度的审美分析与体验,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感受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实现学生艺术修养和道德思想的全面提高。

学校教师搭建美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采用典型案例导入、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参与感强的教育方式,创新思政+艺术的教学方式,分别将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融入思政课堂, 开发了“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专题课程,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效,已让五千多名在校学生从中受益。通过“思政+艺术”的创新方式让教学过程“鲜活”起来,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领会课程所要传达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并主动思考如何将其学以致用,用来提升素养、服务大众。

三、三园:三校区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展馆

学校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学校校园文化,张扬学校特色,凝炼学校精神的显性平台。针对新时代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薄弱的状况,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文化“高”和“职”的特点,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学文化思想和职业道德养成,将校园景观打造成融导视、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馆。

1.建设三大文化广场:仁爱广场、明德广场、尚美广场。学校有着136年办学历史,前身为“明德女子书院”,21世纪以来学校以“明德尚美”为校训。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展馆设计建设中,通过系列雕塑、文化墙、绿化等,既体现学校百年“明德”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又激励师生在各自岗位上弘扬任劳任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明德精神,以及引领师生努力提升表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

2. 凝练五条文化廊道。学校在师生活动最频繁密集的教学楼打造仁、义、礼、智、信五条文化廊道。在传承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基因中提取传统文化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思想精华,通过大量古代到当代的鲜活故事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3. 打造五个现代服务业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学校挖掘会计类、服务类等专业中独特的传统文化开发建设“珠算——世界最古老的计算机”、“陈鹤琴教育思想”等五个“课程思政”文化展示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四、育人成效

1.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根本方向、根本原则。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涵养具有中国心、中国魂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鲜活的教育平台,有利于深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最具特质的精神标识,是我国与生俱来的文化软实力。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中心,让全体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3.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依托“一课两馆三园”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形象融入校园风景,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育人氛围,让学生零距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学校教育的永恒课题,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课两馆三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中心,以创新师生教育学习平台促进思政育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群众,有效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执行力,共同营造了“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学校全体师生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新时代意义,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应有之义,也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内生动力!

 

 

 


Copyright 2007-2010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45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