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非遗泥塑与高师美育课程融合的传承与创新案例——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办学点美育案例

发布者:学生管理处来源:分院办学点发布时间:2021-03-23点击数:3063


【背景缘起】

2020年10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徐州泥塑就是其中之一,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84年在狮子山出土的数以千计的汉兵马俑,代表徐州泥塑艺术的完美境界。徐州泥玩具制作从汉代开始,随后徐州民间泥塑玩具日渐增多。明、清时代,出现了泥猴、刀马人、泥牛角哨等泥玩具,其中以泥模最为普及,沛县泥模最具代表性。

徐州泥塑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更是徐州人民勤劳智慧的佐证,是优秀传统文化符号。我校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精神,从徐州泥塑着手,深入研究泥塑的文化与内涵宣传我校“红专师范名人园”浮雕群像的创作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在美育过程中注重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任务要求】

徐州非遗泥塑作为我校特色美育案例,从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上全面培养学生。

1.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参观徐州博物馆、欣赏图片、欣赏实物等感知泥塑艺术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辉煌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艺术、热爱本土文化的感情

2.美术核心素养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泥条盘筑、泥浮雕、泥圆雕三种制作技法,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专业艺术修养。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对泥塑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使学生能运用到儿童美术活动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之中。

3.思想道德教育

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制作技法,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用勤奋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合作使用泥材料、工具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4.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通过课堂展示、欣赏和评价学生泥塑作品,举办作品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心理,不畏艰难的信心。

【实施过程】

一、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的理论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利用校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提出学习任务——徐州非遗泥塑,线上发送学习资源包,学生提前预习并了解徐州泥塑。)

在经济文化以及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徐州泥塑的发展与传承受到严重挑战,泥塑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学校美育和“非遗”保护热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校园环境传播徐州泥塑艺术。

二、徐州泥塑艺术的美育教学资源开发

(混合式教学:馆校结合,参观徐州博物馆泥塑代表汉兵马俑等,提出对泥塑学习的要求,课前老师利用班级QQ群,发送学习资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收集徐州、北京、河南不同地域的泥塑文化)

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徐州博物馆,领略徐州泥塑风采,进一步加深对泥塑艺术的感知与认识。学生通过徐州泥塑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徐州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徐州泥塑加入美育教学资源中,引导学生认知本土风俗和文化,了解艺人创作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利用网络资源,对比欣赏徐州泥塑、北京泥塑与河南浚县泥塑,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泥塑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大胆讨论并阐述感受。

徐州泥塑鲜明的色彩装饰,体现出浓郁的民间美术色彩观:红、黑、绿、黄、白等色,鲜明亮丽,观赏性强。现当代徐州泥塑创作范围更加广阔,体现民俗文化,彰显浓厚的汉文化底蕴。北京泥塑“兔儿爷”是典型的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性遗产,除了用来祭祀之外,还有娱乐的功能。“兔儿爷”的造型大致分为戏曲角色型和生活型两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浚县泥塑是河南省民间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主题和纹样图案均来自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浚县泥塑古朴、拙雅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中原地区朴实的民俗文化。

三、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与徐州泥塑融合的美育教学设计

课堂线下教学:师生探究泥塑的创意设计)

1.泥的大变身

展示我校张吉鹏老师设计的红专文化园设计过程“名人园”记载了徐高师历史上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是学校“红专”精神的体现。利用校本文化,带领学生现场学习,感悟“红专”精神,渗透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展示我校张吉鹏利用泥制作的各类陶器与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味泥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2.学前教育专业美育中的泥塑创意设计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我们该如何继承和传承徐州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上师生学生共同探究泥塑艺术。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泥塑技法与创作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模仿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意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通过将一块块普通的泥土塑造出具有创意、造型丰富、色彩亮丽的泥塑作品时,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贯穿其设计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借助工具并掌握了泥塑的搓、盘、拉、团、压、刻等技法,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学生泥塑课堂活动中,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和建立泥塑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学生在泥条盘筑技法、泥浮雕、泥圆雕三种不同的类型泥塑创意设计中,巧妙掌握了各种泥塑的技法创意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作品形式丰富多彩,色彩的运用也是独具特色的,展现了学前教育的儿童审美观。学生作品完成后,可通过举办线下线上泥塑作品展,尤其通过网络进一步宣传我校对徐州非遗泥塑的探究成果

3.泥塑在新时代的推陈出新

在高校教学中如何推进徐州泥塑的创新发展,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中,邀请徐州泥塑传承人来学校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培训,让学生学习泥塑的传统制作方法,认真体会经过历史变迁遗留下来的艺术精华。教师也要根据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泥塑的设计,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将泥塑创新设计从生活饰品饰品、存钱罐、钥匙扣、IP 形象设计、泥塑文创饰品,提升泥塑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4.泥塑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推广

学以致用是美育的最终目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我校师生从传统泥塑材料到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探讨了超轻黏土、石塑黏土更适合适合幼儿园,继承并创新了徐州泥塑泥塑在学前教育的推广,并真正的把美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

[2]邵世静,胡存英.徐州民俗[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王嬴.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中学美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87-89.

[4]姚君洲,张 莹.探究徐州泥塑艺术的发展成因[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32-34.

【反思总结】

本案例内容丰富,能体现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精神,从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需求出发,课程结合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活动,表现的较为完整,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很好。

首先,本案例作为学前教育的美术专业课,以小组合作或者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学习,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一点也正切合《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其次,让学生亲自体验泥条盘筑技法、泥浮雕、泥圆雕三种不同的类型泥塑创意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操作体验中总结、领悟要领,逐步掌握各中泥塑的技法与技巧。

总之,本案例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探究、合作学习,基本做到了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教学活动。学科教学时采用了混合式教学,传授了专业知识,也渗透德育和思政,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同时对宣传徐州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促进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王莹  女  学历:本科 ,现任职位:艺术系第四支部组织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联系方式:18912005761,QQ邮箱:237877915@qq.com


Copyright 2007-2010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45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