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为伴 传承中国戏曲之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模特艺术学校办学点美育案例

发布者:学生管理处来源:学生管理处发布时间:2021-04-14点击数:3025


一、案例背景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独特艺术光辉。中国戏曲艺术连一颦一笑都要远离自然形态原因可能很多,其大众娱乐性、商业性和戏班(剧团)物质经济条件的薄弱是其中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人们对艺术审美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戏曲艺术这对中国戏曲传承来说,是极大的制约。中国戏曲与中国古典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典舞动作、气息、眼神等艺术表现手段都来源于对传统戏曲的模仿和提炼。将戏曲与舞蹈有机的进行融合,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对美育教育的探索。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发现周围现实世界的美,也在于培养艺术的创造美。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是基础,通过技能能力训练,进而促进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才是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

本案例以群舞剧目《夜深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音律、气息、动作、韵律等各个层面,不同层次的体验和感受中国古典舞之美,加强专业能力训练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以动作表现美,以情绪传递美,以情感感受美。

二、任务要求

项目体现递进式提升全过程。突出“三舞”(舞姿、舞态、舞韵)专业要求,强化“三体”(体验、体会、体悟)手段运用,注重“三融”(融洽、融入、融合)过程引导,“引、学、思、练”一体化。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驱动,基于在线课程和舞蹈实训平台,推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三体三融”的教学策略达到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将专业技能与美育有机融合,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强化与提升。

通过“三体、三舞、三融”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韵律美感,基于传统戏曲艺术的内敛之美,结合舞蹈肢体语汇,塑造人物形象之美,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前提下,完成作品,表现美。

1.结合戏曲与古典舞的共性特点,完成一个群舞作品,塑造人物形象。

2.区别戏曲与古典舞之间的异同之处(动作、气息、情绪、节奏),分析中国古典舞韵律美。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戏曲和古典舞如何渗透和表现的,感受中国古典舞风格美。

4.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实践,将传统戏曲与古典舞融合,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三、实施过程

项目以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为主题内容,以舞蹈艺术手段为表现形式,以舞台呈现为项目最终环节,通过任务模块逐层推进,完成作品展示。各教学任务紧密衔接,各学习阶段均有成果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明确各阶段知识要点。

(一)选择素材

以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为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古典舞风格特点,确定以传统戏曲《夜深沉》为背景音乐,以戏曲水袖元素为主干动作。

(二)资料收集

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中国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而歌和舞的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外在形式要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使之具有节奏、韵律、整饬、和谐之美。中国戏曲艺术比一般的歌舞还要远离、变异生活。表演者的化妆服饰,动作语言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而这样做是为了把普通的语言,日常的动作,平淡的感情强化、美化、艺术化。故选择以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戏曲与舞蹈相融合,在舞蹈中展现戏曲古典之美;

(三)结合音乐、动作,确定主题思想

《夜深沉》是中国戏曲伴奏乐器京胡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音乐节奏时而舒缓流畅,时而强烈激昂,结合水袖动作的柔美、绵长,抛袖、抽袖、甩袖、撩袖相互交替完成,形成具有独特艺术美感的群舞作品。

结合音乐情感和主干动作,将作品主题思想设定为在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怀念之情,以展示、怀念、宣泄等情绪转换衔接,丰富人物形象。

(四)动作编排

注重“三融”(融洽、融入、融合)过程引导,“引、学、思、练”一体化。

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平台任务+体验游戏”,为本次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课中以“教师协同、学生体验、体会反馈、成果思悟”的思路开展教学,以学定教、以学促改,直至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强化记忆+拓展学习+总结反馈”,延展课堂教学,注重知行合一,提升实践运用能力。

(五)细化作品内在情感,把握风格美。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戏曲,从动作、气息、情感表现都与戏曲相融相通,是戏曲艺术提炼、加工而来,本项目以戏曲的水袖元素、音乐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敛、含蓄、沉稳、坚毅为内在情绪。在动作、队形、音乐分配完成的基础上,强化内在情感的表现,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中国古典美。

(六)以舞台形式展现项目成果。

将训练成果以舞台形式呈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一个环节,将美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表演技巧,将内心情感、人物形象通过舞蹈肢体语汇,表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舞韵之美。

四、反思总结

1.实施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教学内容贴合实际,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教学与演出实践高度匹配。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增强过程体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有效达成任务目标。从学生评价反馈来看,整体满意度高,实现抬头入耳、点头入心、紧跟入脑的教学效果。

2.能力提升显著,项目成果丰硕。将专业技能与美育有机融合,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能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内化职业素养,提高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显著,产出系列成果。

3.专业教育融合思政精神,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意识。

4.结合专业特点,构建特色教育理念

针对中职中国舞表演专业以肢体为媒介传递信息的特性,以“三体”为主要手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体验、体会与体悟,以情境创设、情感通达为主要方法,学生学习路径呈现从融洽到融入到融合的递进过程,最终实现舞姿规范、舞态从容、舞韵和谐的要求。




作者简介

  李雪婷    学历本科现任职位舞蹈教研组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工作单位江苏模特艺术学校办学点

  联系方式:18652155130,QQ邮箱276950217@qq.com



Copyright 2007-2010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45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