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典型学校10——南通分院

发布者:学生管理处来源:学生管理处发布时间:2023-06-12点击数:1193

南通分院(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围绕“三会”——“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的育人主张,通过“养成奠基、师德示范、课程渗透、文化浸润、实践体验”的实施路径,激发“愿意尝试、善于创造、勇于体验、获取成功”的成功内驱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将“成功教育”与“三全育人”有机融合,积极创建“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初创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等,曾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最高奖——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全力构建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职教特色鲜明、新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和育人体系,打造“成功教育”办学品牌和“润成思政”育人品牌。

二、保障措施

(一)完善党建引领体系,开拓三全育人新路

学校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党建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大力实施“书记项目”、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续开展“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行动,贯彻落实统战与群团工作“同心育人”行动计划。实施领导班子联系支部制度,组织党建工作创特色研讨,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师生共上党()史课离退休党支部“银龄引领,智慧助老”等一系列“喜党建+”行动

(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畅通育人使命通道

学校成立了“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制定《干部推荐、考察、任用审批责任制度》《南通中专师德师风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系列制度来引领育人意识。

(三)突出重点稳抓实效,着力保障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预算安排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确保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三全育人”工作经费有保障。

三、经验做法

(一)压实责任强基固本,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1.强化领导干部引领和担当作用,将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考核和述职测评的指标体系。

2.在教职工考核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全校教职工全员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工作。

3.建设“四有”专业教师队伍,成立以校长为首,覆盖全校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思政团队。率先在区域同类院校中组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并制定了《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

4.每年开展评选十位“成功教育”学生典型评选活动,举办学生典型颁奖大会,进行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榜样的带动作用。

5.学校履行企业教育责任,2022年学校与赛晖科技共建“时裳产业学院”,与中天科技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一步促进校企“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提升企业思政教育实效性。积极响应推行职业教育中国特色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号召,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思政共享教育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学生留职比例正逐年提高。

(二)融合融通育人要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注重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培育深度融合,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均衡的课程体系。依托五大教学系部的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融入实训、实验中。

2.精心创设校园文化,强调在丰富多彩的“五育”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喜悦,形成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质和校本特色的活动序列。以月为单位,设计开展系列活动;加强职业文化熏陶,常态化组织开展“三创”实践、职业体验等活动;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建立各类社团组织;推行文明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德育、劳育及美育相结合。

3.学校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建立由教师岗、管理岗、服务岗的教职员工及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企业、政府等多元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具体责任。

4.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阵地,将互联网从思想政治引领的最大变量变成最大增量。

1)积极创建课程思政网络平台

http://kcsz.ntzz.cn/)集中展示学校在课程思政要闻、示范课程展示、资源库、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传播校内课程思政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做法。

2)搭建思政课程管理系统

http://10.66.161.142:81/(S(nry3xctkytawh23svw3p1kak))/default.aspx)实现全校思政课教师信息、课程信息、课务信息等的一网通,同时正在进一步进行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规划建设。

3)南通中专智慧思政平台

http://10.66.161.120:8003/#/login)移动端主要服务于学生日常的学习,主要包括:“思政在线”、“成功之路”等。

(三)细化育人评价考核,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加强监督考核和激励问效,把立德树人作为各类评价关键指标,把“三全育人”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考核重要指标,作为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述职评议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三全育人”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

创建并完善了南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编写了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每一个观测点,使得评价过程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客观性。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了评价公开、公平、公正。

四、工作成效

(一)锚定目标创新探索,凝聚合力整体推进

1.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由一把手校长挂帅,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以构建“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首批遴选9个高职专业24门课程搭建课程思政实施模块,每门课程对应实现2-4个维度的思政融合目标。

2.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设置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审美人生”“实践创新”等十大课程思政主题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3.一年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两门课程及团队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中心,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名师团队。《通专互融虚实链接内外贯通——中职服装专业“大课堂”的创新实践》获评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二)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打造三全育人“共同体”

1.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学科)教师牵手结对工作,利用思政教研室的学科优势帮助专业(学科)教师精准实施课程思政,着力打造“共研、共商、共建、共享、共进、共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202112月,首批12位专业(学科)教师与思政教研室12位思政课教师成功结对。

2.开展校内外思政、课程思政交流活动。从20219月至今开展了十二期课程思政建设学术沙龙、三期“思享会”“润成思政”大讲坛、“润成”大思政课等系列活动,同时依托我校名师工作室的影响,施捷、吴晓进、施强等教师在省内外进行了多场“润成”思政与课程思政分享。

3.学校在校企“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机电和数控专业被评为“南通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招生形势逐年向好,合作企业中天科技和金通灵分别被评为“南通市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双元育人示范项目”。南通电视台、江苏教育台等媒体多次报导,更多企业向学校表达合作意愿。

(三)课程思政网络平台建设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成效显著

课程思政网络平台已上线运营一年,网站浏览通畅,定时更新。“资源建设”板块中共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8个,课程思政示范课11门,充分对外展示了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最新成果。

(四)着力构建阶梯递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

思政课教研室成员认真贯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将小学、初中思政内容与中职学段教材相结合,系统梳理中职段四册思政教材内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等内容。

(五)推进三全育人发展进程,擦亮“成功教育”办学品牌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立德树人,认真贯彻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的要求。“成功教育”是南通中历经17年精心打造并始终坚持的育人品牌。近年来,我校不断丰富“成功教育”的内涵,积极推动“成功教育”由传统的德育品牌走向“五育融合”的办学品牌,创设了“润成”思政育人品牌;打造了“耕读同行、劳动至美”为意蕴的“成功劳育”品牌;建成了以“尚美”为主题的“成功美育”品牌。

五、成果推广示范情况

(一)“三融通”推动“三全育人”模式实践改革

1.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融通,夯实思想根基。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润成”思政品牌,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自信。

2.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融通,拓展育人主体。学校建有2个特色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双主体新育人模式,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3.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融通,推动全程贯穿。学校秉持在项目、任务、案例中提升素养、实践中助力成长的实践育人理念,通过创新创业、企业研发、劳动教育、技能大赛等项目实现课程育人向实践育人的全程贯穿。

(二)加大育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加大了成果推广力度,及时通过橱窗、电子屏、官微官网、视频号进行宣传展示,对取得的育人成果与选树的师生典型案例积极投稿推送至《学习强国》《央广网》《江苏教育发布》《南通日报》等官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网站进行宣传报道,学校成功育人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等省级以上教育类专业期刊报纸进行引用推广,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Copyright 2007-2010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204588号